English

厦大用本校特色教材激励师生奋发向上

学习陈嘉庚等校友爱国、革命、自强、科学精神
2000-11-11 来源:光明日报 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

本报讯(记者高建进)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如何适应新的形势?厦门大学用根植于本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“四种精神”为主线,即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、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、抗战时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、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,结合本校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及师生的思想动向,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,激励师生奋发向上,取得显著成绩。

厦门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与传统,在不同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典型。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抱着“教育救国”的信念,在保持个人生活极其俭朴的同时,倾资办学,创办了厦门大学,成为华侨捐资办学的一面旗帜。1926年1月,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在厦大成立,二年级学生罗扬才任支部书记。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“4-9”政变中,罗扬才被捕,狱中他宁死不屈,英勇就义。抗战时期厦门大学内迁至闽西长汀,全校师生艰苦办学,使厦大成为当时国内“最完备的大学之一”。王亚南校长严谨治学,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,翻译了首部《资本论》中文全译本;陈景润教授对科学执著追求,在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取得光辉成果。

这四种精神是厦门大学80年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积淀,是厦门大学特有的精神财富,也因此成为厦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。多年来厦门大学一直十分注意对“四种精神”进行“固化”,在校内相继建起了陈嘉庚纪念堂、雕像,罗扬才烈士陵园、雕像,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遗址,王亚南雕像,组织编写了《走进陈景润》系列纪念丛书。今年四月,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,依然拨款50万元,把闽西长汀办学旧址修葺一新,成为厦大又一个教育基地。围绕这些基地,厦门大学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现场教育活动。新生入学第一天,就要参观这些纪念堂、陵园、雕像,以熟悉厦大的历史与传统,接受校史教育。每至校庆、清明节、国庆,许多班级又会组织来此参观凭吊,敬献花篮,缅怀先烈业绩。而入党仪式、入团仪式、成人仪式、主题团会、主题班会,陵园里、雕像前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场所。情景交融,历史与现实交织,学生们从中获得的感悟与思索,往往成为他们永生不忘的记忆。

以师生们引为自豪的本校历史素材为载体进行教育,这种形式得到了厦门大学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与接受,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。在陈嘉庚先生捐资办学爱国精神的激励与感召下,历届厦大毕业生,都把捐资助学作为回报社会、回报母校的体现。走在厦门大学美丽的校园内,大凡新楼都是由海外校友及华侨捐建命名。据粗略统计,近十年来,海外校友及华侨向厦门大学捐资额达亿元以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